消化科

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若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日本的肝炎多为病毒感染引起,据推测,日本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者达350万人,其中,并未发觉自身已感染的人预计有100~200万。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染。以下人群被传染的可能性大:1992年之前接受过输血的人、做过重大手术的人、有纹身或身体穿刺的人。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染,主要传染途径为性交及母婴传染。一般认为,由于预防措施得当,目前母婴传染几乎没有,但通过性交途径的传染呈增多趋势。        

详情点击

便秘

                  便秘是指超过3天不排便,排便时患者腹部及肛门部感到吃力,即使有的患者每天都排便,但粪便大小也在35g(乒乓球大小)以下的症状。
  便秘分为多种类型,有因大便滞留于直肠或乙状结肠内无便意的“直肠性便秘”、因肠道蠕动弛缓导致大便滞留于肠道各处的“弛缓性便秘”、因精神压力大自主神经紊乱导致肠道运动混乱的“痉挛性便秘”、以及各症状兼而有之的“综合性便秘”。“直肠性便秘”多见于年轻人,老年人患“弛缓性便秘”较多。女性中4人中就有1人受便秘的困扰,虽然其症状非常常见,但若不注意,有可能演变为结肠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帕金森病等。若便秘长期得不到治疗,大便会在肠道内积存经腐烂后产生有毒物质,肠道内有害细菌增多,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全身不舒服。便秘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严重。
       

详情点击

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伴有腹痛 、 腹泻、便秘等症状的慢性疾病,英语全称为“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为“IBS”。该病在社会压力大的发达国家常见,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文明病。由于该病的异常情况不能在检查大、小肠癌及溃疡时被发现,所以很多病例往往被轻诊为“不足以致死”的病。但是,该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据推测有占总人口15%的人受其折磨。
该病症状并非仅仅源自“心理因素”,虽然目前其病因并未完全弄清楚,但在IBS患者的肠、脊髓、大脑中存在“感觉过敏”现象,例如,使用恒压器(Barostat)检查时,若刺激患者肠道,即便是轻微的刺激,患者的腹痛反应也会大大早于正常人。
       

详情点击

疝气

  腹股沟区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广义上来说,腹股沟疝是腹部疝的一种。腹部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从腹部肌肉(腹壁)的“缺口”向体表突出的状态,几乎无痛感,以前它被称为“疝气(脱肠)”。日本国内每年接受手术的患者数量,包括儿童在内,约有142500人,仅成人就达到100000人,是外科手术中最多的手术,据说该病男性患者占据绝对多数,男女比例为5~10:1。目前尚不清楚其确切的发病原因。

详情点击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症状为腹痛,疼痛部位为上腹部周边或胸口至上腹部右侧。胃溃疡的腹痛多为餐后,十二指肠的腹痛多为饥饿空腹时发生。有时还会伴有恶心、胃灼热(烧心),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吐血、便血等症状。1990年以前一般认为该病源自精神压力,但现在认为社会压力仅仅是发病的诱因,80%以上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很少感染成年人,大部分感染对象为5岁左右的儿童。据推测,日本国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战后(卫生条件差)出生的60岁年龄层为主,大约有五千万余人。但目前感染者数量急剧减少,尽管80%仍为1940年代出生,但1990年以后出生的感染者比例低于10%。本病除了因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之外,还有因使用缓解腰痛、风湿痛的NSAID(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药物,由其副作用而引起。日本国内一般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型和NSAID药物影响型两类。

详情点击

痔疮

  痔病是指出现在肛门往内3厘米左右范围内疾病的总称。痔病有许多种,其中痔核、肛裂及痔瘘被称为“三大痔病”,占全部痔病的80%。
  “痔核”别称“疣痔”、“痔疮”,是肛门处出现疣状肿胀物, 半数以上的痔病属此种类型,它分为内痔和外痔,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连接处有一条锯齿状的可见的线叫肛管齿状线,痔核在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在齿状线以下为外痔。内痔与外痔还经常伴有痔核脱出、出血、疼痛等症状。肛裂是指肛周内侧产生的裂伤,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女性多发。痔瘘多发于男性,是指由于腹泻等导致便粪进入到位于齿状线上方的被称为“肛门凹陷”的小坑洼里,肛周受粪便中大肠杆菌之类细菌的感染,出现化脓而形成的流脓瘘道。痔瘘在脓水初始存留阶段,会伴有化脓性跳痛、以及38~39℃的高烧,其后出现流脓。

详情点击